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NDVI-Albedo特征空间的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监测研究
孙树娇, 曹晓云, 肖建设, 孙玮婕, 祝存兄
干旱气象    2023, 41 (4): 560-569.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4-0560
摘要170)   HTML6)    PDF(pc) (17279KB)(539)    收藏

荒漠化目前已成为威胁全球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开展荒漠化监测对于荒漠化防治至关重要。基于2014—2021年植被生长季(5—9月)Suomi/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遥感数据和柴达木盆地8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利用NDVI-Albedo(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Albedo)特征空间计算荒漠化差值指数(Desertification Difference Index,DDI),运用自然间断法、Sen+M-K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精度误差矩阵计算和转移矩阵计算等方法,探讨柴达木盆地植被生长季荒漠化土地时空动态演变及气象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NDVI-Albedo特征空间构建的DDI在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监测中适用性较高,特征方程R2≥0.65,整体分类精度79.38%,Kappa系数0.62。(2)2014—2021年,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程度东部、南部较低而西部、中部较高,且东部、南部部分地区DDI值以每年超过0.01的速率增大,部分地区增大显著;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呈减小趋势,速率为-1 173 km2·a-1,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之间存在转移特征,具体表现为荒漠化程度较重的土地向较轻的土地转移。(3)相关性分析表明,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均与DDI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86,水分是影响柴达木盆地荒漠化的主要气象因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1961—2019年柴达木盆地沙尘强度时空变化特征
曹晓云, 肖建设, 乔斌, 陈国茜, 权晨, 祝存兄, 史飞飞
干旱气象    2021, 39 (1): 46-53.  
摘要262)      PDF(pc) (2016KB)(1547)    收藏
基于1961—2019年柴达木盆地9个地面气象站沙尘逐月观测资料,计算沙尘指数并分析盆地沙尘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9 a柴达木盆地沙尘强度整体呈显著减弱趋势,减小速率为2.05 a-1;沙尘强度年代变化呈单峰型,其中1970年代最强;柴达木盆地沙尘指数突变发生在1990年;月均沙尘指数也呈单峰型分布,峰值位于春季4月,谷值位于冬季12月。(2)柴达木盆地沙尘强度整体呈腹部高、外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近59 a除冷湖的沙尘强度呈显著增强趋势外,其余地区沙尘强度均呈显著减弱趋势,其中诺木洪和格尔木减弱速率较快;春季沙尘强度减弱速率最快。(3)近59 a柴达木盆地年均气温升高、降水增多、风速降低、大风日数减少是影响其沙尘强度变弱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天气时空分布特征
朱平, 俞小鼎, 王振会, 肖建设
干旱气象    2019, 37 (3): 377-.  
摘要308)      PDF(pc) (2204KB)(1520)    收藏
利用2005—2016年青海高原地面观测、灾情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天气进行筛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致灾性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主要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以及混合类四种,集中分布于高原东部。(2)地形对致灾性对流的落区、频次和强度起关键作用。雷暴多产生于山区,短时强降水和冰雹主要产生在迎风坡、河谷和地势较开阔的低地。其中,青东农区以混合类和冰雹居多,青南牧区以混合类居多,环湖与祁连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以短时强降水居多。(3)近12 a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整体呈波动式减少,2005—2010年(前期)致灾性对流日数和次数较多,2011—2016年(后期)显著减少,但不同类型年际变化特征略有差异。其中,冰雹和雷暴日数前期较大,后期显著减少;混合类和短时强降水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前者年际波动幅度较后者大。(4)致灾性对流主要产生于5—9月,各类型均呈现典型的单峰型月分布,混合类和冰雹日数及次数的峰值均在8月,雷暴日数和次数的峰值均在6月,而短时强降水日数和次数的峰值分别在8月、7月。(5)致灾性对流集中产生于13:00至次日01:00,高峰时段(16:00—20:00)以冰雹和混合类居多,而夜间时段以短时强降水居多。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近53 a来祁连山南北坡潜在蒸散量及地表湿润度变化趋势分析
祁栋林,李甫,肖建设,李晓东,肖宏斌,赵慧芳,苏文将
干旱气象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16)-01-0026